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预计有7000多万参观人次,将带来旅游收入800亿元,给上海城市旅游带来巨大的商机。同时,也将给上海陆上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面对从未经历的“世博考验”,如何为陆上分流,上海内河旅游准备好了吗?
苏州河正走向滨河经济和人文水岸
在上海普陀区,苏州河长达14.3公里,岸线长21公里,沿河岸线是上海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上海第一家机制面粉厂——阜丰面粉厂,上海最早的啤酒厂——斯堪脱维亚啤酒厂均建于普陀区的苏州河岸边,所以一直以来,就有“吴淞江水兴普陀”之说。一百多年的工业历史,留下了众多具有保护价值的老工业建筑,形成了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 据统计,苏州河沿线列入保护名册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市级优秀近代保护建筑达28处之多,此外还有37处公寓、里弄建筑以及仓库建筑被认定为具有保留价值。苏州河沿岸还有玉佛寺等宗教文化资源,有沪西工友俱乐部等革命历史纪念地,还有为数众多的河上名桥。苏州河沿岸的文化旅游资源共有水域风光、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三大主类、16种亚类,共70多个文化旅游资源。 专家介绍,经过调研,总体而言,苏州河水岸文化旅游资源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类型多样性,特色明显;二是滨河性,小区域集聚格局;三是景观生态性;四是历史复合性。专家同时表示,苏州河水岸开发将有几方面工作需要做:一是开发各类产业历史博物馆;二是打造现代艺术产业园和半岛花园艺术中心等现代艺术集聚区;三是开发宗教文化旅游区;四是开发生态商务区的商务、休闲、娱乐项目;五是加大水岸文化休闲设施的开发建设;六是把苏州河上的桥梁逐一改建成蕴含城市文化的艺术品;七是特色文化亲水岸线开发;八是打造水岸文化旅游品牌。 |